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③写出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无论是氢氧化铁沉淀,还是铁的盐溶液都是有颜色的,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
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白色沉淀全部是碳酸钙,不含有硫酸钡,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向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当含有氯化钡时,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钠;
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上述实验现象的出现.
解答:解: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和氢氧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
故填:FeCl3、Na2SO4;CaCO3、BaCl2、KOH;KNO3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是碳酸钡,碳酸钡的化学式是BaCO3
故填:BaCO3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中的Fe 过量AgNO3溶液
B 除去NaOH中的Ca(OH)2溶液 加过量Na2CO3溶液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灼烧
D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NaOH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如图1)

(1)分别利用B和C装置各制取一种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该气体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氯化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填标号),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趣味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盛满干燥氯化氢气体的烧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在实验室里称取7g含有杂质的锌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g.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省第一条地铁--郑州市地铁于今年建成通车.
(1)地铁车厢用铝合金材料而不用纯铝的原因是什么?
(2)铺设铁轨需要大量的钢铁,请用化学方程式写出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A.氢氧化钠、B.硫酸铜、C.硫酸钠、D.碳酸钠、E.硝酸钾,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步骤①判断该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
 
;根据步骤②判断该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
 
;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判断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如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该保健品的功能是
 
;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
 
;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物质是
 
;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必须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①过氧化氢分解的变化可以如此表示: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上述变化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是
 

②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需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若未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量
 
(填“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属于盐的溶液,且溶质可能是以下五种中的一种:CuSO4、NaCl、Na2SO4、Na2CO3、NaOH.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无色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和
 
溶液,只可能是其他3种溶液中的一种.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何种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Ag2SO4微溶物看作沉淀).
限用试剂:NaOH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改装工人使用稀盐酸除去舰船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2)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如图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
 
(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由此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密切相关.
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发生的中和反应示意图,从微观上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大量
 
离子和
 
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此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
(2)如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
(g)
NaOH3191111129313336
Ca(OH)20.190.170.140.120.090.08
①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②把80℃时NaOH和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温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其原因是
 

③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