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盐酸和浓硫酸对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均具有挥发性 B. 两者均具有刺激性气味
C. 两者均具有腐蚀性 D. 两者均是黏稠状液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月份) 题型:单选题
乙酸乙酯(C4H8O2)是一种有浓郁香味、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常用作食品或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2
C. 乙酸乙酯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D. 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SiO2属于___________ (选填“酸”、“ 碱”、“ 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 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_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C.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
D. 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稻草造纸 B. 使用火药 C. 蚕丝织葙 D. 蜡烛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混合物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B.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
C. 过滤操作中,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D. 蒸发结晶时要等到白色固体完全析出,方可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
A.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 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 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 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高安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