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关O2、C2H4O2、SO2,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属于化合物 D. 都属于氧化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C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是因为会引起温室效应
C.酸雨的PH<5.6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用做保护气,因为它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用NaCl配制100mL0.9%医用的生理盐水(密度约为1g/ mL),需要NaCl的质量
为 g。
(2)由下图可知,t1℃时,硝酸钾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 “<”或“=”)。
(3)从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填写编号)。a.冷却结晶 b.蒸发溶剂 c.过滤
(4)将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 硝酸钾(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遵义市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碱工业中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X + 2H2O 2NaOH + H2↑ + Cl2 ↑,则X的化学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符号是 。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金元素(Au)的化合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铜可以和浓硝酸发生如下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实验室可以通过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气体。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现给出下列装置:
(1)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有失去标签的浓硝酸和浓盐酸,如何区分出浓硝酸?
(2)制取N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分别选用 和 。请写出利用你选择的发生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3)随着反应的进行能产生NO气体,请解释可能的原因?
(4)已知NO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应选用装置 收集NO,并写出NO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做完实验后,为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铜,向废液中加入28g铁屑,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回收到的铜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A-G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E是无色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X为蓝色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G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
(3)写出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4)D与X充分反应后过滤后得滤渣F,在滤渣F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是 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A | FeCl2 | CuCl2 | 铁粉 |
B | CO2 | 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C | NaCl | Na2CO3 | 稀硫酸 |
D | CuO粉 | Cu | 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