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CH4、
CH3OH等)燃烧产物(CO2、H2O等)燃料(CH4、CH3OH等),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转化过程①为_________变化,②为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加入20 g、15 g、10 g、5 g的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
(1)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固体溶质为KNO3,对A、B两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是否也全溶?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与示意图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1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
②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总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_____(填离子符号).
(2)如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有关.
(3)某物质A在通电时分解生成B和C,根据如图3微观结构示意图,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使用下图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则反应中应选择的药品是
A.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石灰石和稀盐酸
C. 磷和氧气 D. 木炭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①白磷是可燃物,②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F装置集气瓶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借助 Y形试管或 Y形导管,开展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1)图 1 实验中,在Y形试管的左支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右支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该实验说明微粒具有_______的性质。
(2)图2 实验中,两个支管内分别放入湿润、干燥的石蕊试纸,然后将Y形导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______,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
(3)图3实验中,两个支管内均放入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把 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在上、b管在下)。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_______(填“a”或“b”)管中试纸明显变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第三单元课题1中我们进行了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操作简单,一段时间后可看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____________.但缺点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导致空气中弥漫难闻的氨气味.
(2)某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该实验中能看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滴点由_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另一同学在实验室用U型玻璃管(两端开口)又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该实验中能看到______________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 ,混合物的是_________,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