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相一致的是(  )
A.纯碱--NaOHB.生石灰--CaOC.水银--AgD.石灰水--Ca(OH)2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故正确;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而不是其俗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刚石制成玻璃刀
B.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
C.用石墨制干电池电极
D.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3)我国古代掌握了多种金属冶炼技术.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其方法是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与木炭交错堆积,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燃烧,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将矿石中的Fe2O3还原成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从“①”、“②”、“③”、“④”中,选出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④(填序号)
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CuSO4+Fe═FeSO4+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等(合理即可)(写一点即可)
(4)2015年,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表面有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试推测铜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
C.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复燃
D.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2杂质:加过量铁粉,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用化学用语填空:
(1)溴化钠NaBr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O2
(3)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stackrel{-3}{N}$H4NO3 (4)3个铁离子3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描述的是某些实验部分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将少量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有少量固体没有溶解
B.电解水时,正、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也会产生一些白色烟雾
D.一定温度时,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看到固体逐渐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美酒飘香B.鸡蛋变臭C.切割玻璃D.滴水成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化学积极性高,平时喜欢收集化学用品,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实验室,其实验室中部分仪器如图.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⑤试管;⑦酒精灯;
(2)该小组同学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从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和溶解性角度考虑,在设计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时,一定不会选用上述仪器中的⑦、(11)、(12).(填序号)
(3)该小组小霞同学打算选用④⑥(11)(12)三种仪器组成制取和收集氢气的装置,小红认为小霞的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不能保证装置气密性严密,
(4)该小组小华同学打算选用①②⑥⑨四种仪器组成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若小华同学要想顺利完成实验,有两种改进方法:即仪器①用仪器⑧替代,或者用仪器⑩替代仪器⑨.小华同学设计的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她采用的实验室制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