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除去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FeSO4溶液(H2SO4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CO2(CO)通入足量的氧气后点燃
CH2(HCl)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DKCl(KCl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H2SO4能与足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水)B.稀盐酸(石灰石)
C.碳酸钠溶液(氯化钙)D.氯化钠溶液(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是A、B、Fe和C四种纯金属在稀盐酸中反应现象,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铜B.铁能从B中盐溶液中置换出B
C.金属A不能制氢气D.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B>Fe>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是两种化肥标签的一部分,请回答:
(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8.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7%(结果精确到0.1%).
(3)这两种化肥的价格是:尿素1000元/1000g、碳酸氢铵400元/1000g,则用1000元采购这两种化肥,尿素中含氮元素比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见.下列对玉石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含有3个氧分子B.相对分子质量为202g
C.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D.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12g石灰石样品和100g稀盐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剩余物进行六次称量,记录数据如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
反应时间(s)t0t1t2t3t4t5
烧杯和药品质量(g)137135133.5133132.6132.6
(1)反应共生成了二氧化碳4.4g,请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生成的气体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在4月27日发布2017年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C.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气分子3H2;(2)三个亚铁离子3Fe2+
(3)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B
A.玻璃杯         B.不锈钢锅          C.塑料袋         D.焊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