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下列制造汽车所用到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②⑤.
①钢铁   ②合成橡胶    ③羊毛织物    ④铝合金   ⑤塑料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填序号).
A.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

分析 (1)根据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分析;
(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

解答 解:(1)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①钢铁、④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②合成橡胶、⑤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③羊毛织物,属于有机天然材料;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铁>铜>银,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硝酸银据此可知:
A.滤渣中是否有Fe无法判断,故A错误
B.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无法判断,B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故C正确
D、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故D正确.
故答为:(1)导电;(2)②⑤;(3)氧气;(4)C、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洗涤剂能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H+和OH-能结合生成H2O
C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汞原子之间的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图书馆灭火降低图书档案的着火点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银与稀盐酸B.铜与硫酸锌溶液C.铁与稀硫酸D.锌与硫酸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的pH范围判断,其中,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唾液(6.6~7.1)B.胆汁(7.1~7.3)C.胃液(0.9~1.5)D.血浆(7.35~7.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CuOB.X一定具有还原性
C.Z一定是酸D.Y和Z一定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1)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理由是有沉淀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
猜测一:只含NaOH;
猜测二:含有NaOH和Na2CO3
你的猜想是:Na2C03和Ca(OH)2
(3)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你选择适当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你的猜想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实验探究】同学们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铝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Al>Fe>Cu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上述方案可以优化,丙(选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时多余的.
(2)洁洁认为,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稀硫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稀硫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两种插入顺序,请你补全顺序二:
顺序一:Cu      Fe      Al
顺序二:Fe Cu Al.
洁洁按顺序一做实验时,发现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片刻后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铁丝生锈,没有打磨.
【拓展迁移】为了回收金属,同学们将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和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学习小组对粗盐中杂质(难溶性和可溶性)的去除展开相关探究.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写操作名称),④计算产率.
(2)步骤②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写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提出猜想】
     甲同学:该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外,是否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4)【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Mg2+)和硫酸盐(SO42-)等可溶性杂质.
②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OH-CL-SO${\;}_{4}^{2-}$CO${\;}_{3}^{2-}$
Na+
Ba2+
Mg2+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③Mg(OH)2为白色物质,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aSO4为白色物质,不溶于盐酸;
MgCO3,BaCO3为白色物质都能溶于盐酸.
(5)【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
②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镁盐.
③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
(6)【实验结论】该盐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镁.
(7)【实验拓展】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试验流程:

①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②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Ba2+离子(填离子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选择,A、D装置,连接导管口a、d可以制取某种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相对于B装置来说,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3)请简述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