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
【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锌 | 铜 | 镍 | 铜 | |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3% | 3% | 15% | 15% |
反应现象 | 少量气泡 | 无现象 | 许多气泡 | 无现象 |
【实验三】金属锌、铜和稀盐酸构成如图所示的化学电池装置,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 性.
(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 .
(4)金属活动性强弱是由金属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不会因某个实验而改变.下列关于实验三分析正确的是 (填选项).
A.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B.铜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1)导电;
(2)Ni+2HCl═NiCl2+H2↑;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3)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
(4)C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
(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
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放出气泡快并且多的金属活动性强;
(4)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A错误;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B错误;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 ,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 .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 .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患者大多数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品.根据下表的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为( )
食物 | 葡萄 | 牛奶 | 豆制品 | 苹果 |
pH | 3.5~4.5 | 6.3~7.3 | 7.4~7.9 | 2.9~3.3 |
A.牛奶 B.葡萄 C.苹果 D.豆制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 ,b
(2)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停止加热.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 (填选项,可多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4)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3月18日,中科院院士谢毅教授凭借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获得第17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C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Ⅰ、图Ⅱ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Ⅲ分别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Ⅲ中x的数值为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4个镓原子 ;2个硫离子 。
(3)硫化镓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按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