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检验、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 项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分离CaCl2和CaCO3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B鉴别硬水和软水明矾
C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除去Cu中少量C灼烧
A.AB.BC.CD.D

分析 A、根据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据此结合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得到的是氯化钙溶液,无法分离出碳酸钙,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使用明矾不能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使用肥皂水,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集满了氧气,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C和Cu均能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
(2)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信息得
出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7;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BCD
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O2(填化学式).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36gD,则A的化学式是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反应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B.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分子可由原子构成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碳酸氢铵C.D.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叙述Ⅰ叙述Ⅱ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常雨水显酸性,称为酸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小于10mL
D酸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和收集O2,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A(选填序号);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C(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①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图2)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选填序号);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②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5)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3(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①写出BC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CD段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显碱性且过量;
③小红取溶液A 50g,逐滴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他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右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的质量,由图象可知原废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5.55g;C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NaCl和Na2C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frac{\underline{\;\;△\;\;}}{\;}$NaCO3+H2O+CO2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1)写出上表格中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写出上表格中Ⅱ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2NaOH+CaCO3↓.
(2)实验过程:[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集气瓶;⑧长颈漏斗.
(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②⑦⑧(选填序号),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使用下图装置A作为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则气体应从m(填“m”或“n”)进入.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B和C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选填“a”“b”“c”或“d”,下同)→d→a→b.装置D是医用输液观察滴夜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洗气装置,则气体应从y(填“x”或“y”)进入.若要测量产生CO2体积,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G(选填“E”“F”或“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食盐易溶于水B.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小苏打受热易分解D.食醋易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