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③
D 【解析】 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由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故正确;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60.5 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解析】 根据浓盐酸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盐酸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1,所以折合体积为 160.5mL。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蜡烛熔化,掉落(或火柴燃烧); AC。 【解析】 (1)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酒精、火柴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蜡烛熔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A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 H2SO4 B. Al2O3 C. NO2 D. P2O5
B 【解析】 A、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他们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Al2O3是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 C、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氮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P2O5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磷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1)为检测驾驶员是否饮酒,警察常让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器”吹气,请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①“酒精测试器”能检测驾驶员吹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说明酒精具有_____。
②某“酒精测试器”是利用某橘黄色的化学药品与酒精反应生成绿色物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2H5OH+2K2Cr2O7+8H2SO4=3CH3COOH+2X+2Cr2(SO4)3+11H2O,反应物中能显色的物质是_____,生成物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
③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①“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_____;
②用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挥发性 。 K2Cr2O7、Cr2(SO4)3, CH3COOH , K2SO4 。 +6 。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 NaHCO3+HCl=NaCl+H2O+CO2↑ 。 【解析】 (1)①根据“酒精测试器”能检测驾驶员吹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说明酒精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②根据酒精、稀硫酸是无色液体,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③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 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 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B 【解析】 A、由图示信息可知,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正确;B、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而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导致温室效应,错误;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又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组次 | 实验操作 | 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 同学相互评价 |
第 1 组 | 产生白色沉淀,第 1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2)你认为其理由是硫酸钡和_____都不溶于水。 | |
第 2 组 |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2 组同学认为猜想 ②成立。 |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 (3)你认为其理由是_____。 | |
第 3 组 | 溶液无明显变化,第 3 组同学认为猜想②成立。 | 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正确。 (4)你认为实验中用点滴板比试管具有更多的优点是_____ (写 1 条即可)。 |
(实验反思)针对上述情况,小组同学总结了取用药品时的各种注意事项。
(5)你认为倾倒液体药品时,要注意标签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
B. Cl 与 Cl﹣可以相互转化
C.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D.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D 【解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故正确; B、Cl原子能通过得到电子形成Cl﹣离子,Cl﹣离子能通过失去电子形成Cl原子,故正确; C、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D、混合物是指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含有一种元素,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宣恩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小勇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 反应后总质量m2 |
371.84g | 371.24g |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装置漏气
B. 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D.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27%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时认真审题,提取出题中的有用信息来分析解答问题。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371.84g-371.24g=0.6g 设参加反应的铝质量为x 2Al+2NaOH+H2O═2NaAlO2+3H2↑ 54 6 x 0.6g 解得:x=5.4g 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1...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