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明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没有明显现象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B
A.铁丝燃烧B.酿酒C.蜡烛燃烧D.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2)给液体加热时,①加热前,先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以免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气球变瘪,B气球膨胀变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压变小.
(2)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12+2NaOH=NaCl+NaClO+H2O.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的药品是(写出一组即可)H2O2和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 R完全燃烧能生成8.8g CO2和7.2gH2O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则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对“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哪个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名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都熄灭了,原因是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对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AC.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CuO(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其中步骤Ⅳ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③固体B的成分是Cu、Fe(填化学式),步骤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frac{\underline{\;\;△\;\;}}{\;}$Cu+CO2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方案二不需加热(任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依据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规律从30gNaCl和2gKNO3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NaCl的实验:
①上述两固体能(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过滤,蒸发结晶后NaCl的质量小于30g(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②小红同学认为:“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不可行;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降温过程中无法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利用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以用化学方法来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除去食盐水中的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稀盐酸,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②⑤④(填操作编号);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为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