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实验探究1】为了探究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学们作了如下实验.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2)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反思质疑】小明提出: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2】同学们对“实验探究1”进行改进:将点燃的蜡烛放到集气瓶底部,再将瓶口盖严,蜡烛很快熄灭.然后取出蜡烛,向冷却后的集气瓶里注入适量的饱和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即变浑浊,确认有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2”中,小明观察到集气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粉末.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粉末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查阅资料】蜡烛不完全燃烧,不仅生成上述黑色粉末,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且黑色粉末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
【实验探究3】为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是否生成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玻璃管的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就会进入玻璃管内.
(2)为了阻止炭黑和氧化铁反应,在玻璃管中部,提前放入了一团棉花.
(3)先点燃蜡烛,稍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一会儿,红棕色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证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确实有一氧化碳生成.b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为防止玻璃管b端生成的黑色物质又被氧化,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熄灭酒精灯,一会儿后再熄灭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其完全燃烧,可以采取的一条措施是增大燃料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 【实验探究1】
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珠;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反思质疑】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温度升高时会析出固体;
【交流讨论】
石蜡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等物质;
【实验探究3】
棉花可以阻止炭黑和氧化铁接触;
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解答 解:【实验探究1】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a(OH)2+CO2═CaCO3↓+H2O.
【反思质疑】
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减小,析出了氢氧化钙.
故填:析出了氢氧化钙.
【交流讨论】
“实验探究2”中,集气瓶内壁上的黑色粉末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故填:炭黑.
【实验探究3】
(2)为了阻止炭黑和氧化铁反应,在玻璃管中部,提前放入了一团棉花;
故填:炭黑和氧化铁反应;
(3)一会儿,红棕色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证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确实有一氧化碳生成;b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故填:红棕;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为防止玻璃管b端生成的黑色物质又被氧化,接下来需要先熄灭酒精灯,一会儿后再熄灭蜡烛.
故填:先熄灭酒精灯,一会儿后再熄灭蜡烛.
【拓展应用】
为使其完全燃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故填:增大燃料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①A>B>C ②B>A>C ③C>A>B ④B>C>A ⑤A=B=C
①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60℃冷却到40℃,析出的晶体(不舍结晶水)的质量是③,此时母液中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是.⑤
②将母液冷却到0℃时,析出晶体后三种溶质的质量分数是②.
(2)若向足量的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2.84g无水CuSO4,并保持温度不变(注:在此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g),充分放置后,析出硫酸铜晶体(以CuSO4•5H2O计)的质量为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混合物中元素不一定都是化合态
C.某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D.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它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提出猜想】小明认为:刚下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用 排水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气体各一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教室内的空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操场上的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高.
【拓展应用】(1)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开窗通风
(2)本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方法在实验中具有应用价值,可用于我们收集实验室、仓库等位置的气体.如用此法收集仓库中的气体,你的实验操作是将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内,将水倒出,盖上玻璃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各成分有差别的实验中.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低(填“高”或“低”),证明此结论的实验现象: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小木条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证”(填“高”或“低”),明此结论的实验现象:在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填“高”或“低”),证明此结论的实验现象:在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同学们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且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状药品,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原瓶药品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同学们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们对这瓶白色粉末的成分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Ⅰ】小明取一定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无色溶液.
【实验Ⅱ】小明取实验Ⅰ得到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有气泡(现象)产生,于是小明马上就得出结论,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是碳酸钙,但是小军却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钠,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也会出现不溶性固体,请你写出上述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任写一个).
【实验Ⅲ】小明和小军认为有必要再对实验Ⅰ中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滴加2滴~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不是碳酸钙和氯化钠
(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该瓶中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原试剂瓶中的药品也可能不是碳酸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完全变质能生成碳酸钠.
【试剂应用】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O2;      猜想3: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A(填字母)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frac{\underline{\;\;△\;\;}}{\;}$CO↑+CO2↑+H2O.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
(2)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3)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等杂质)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硝酸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样品中含有的
杂质是碳酸钠.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样品中还含有的杂
质是氯化钠
Ⅱ.定量探究:
用下列装置测量烧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提示:碱石灰成分为CaO和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为什么先通一会儿空气后再进行装置B的化学反应,原因是将容器中的空气排干净,减小实验误差;
(3)写出装置B中化学反应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在滴加稀硫酸时,为什么要滴加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保证将样品中的碳酸钠反应完,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4)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重测定CO2的质量,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从装置右侧进入的空气的CO2.要称量的装置是D(填D或E或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市售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有的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CH2CHCl)n+$\frac{5n}{2}$O2$\frac{\underline{\;点燃\;}}{\;}$ 2nCO2+nH2O+nHCl
其中n是上千或上万的数值;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有刺鼻气味,其水溶液即是盐酸;鉴别盐酸的方法是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①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袋点燃时有强烈的刺鼻气味,这种塑料袋可能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
②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塑料燃烧的产物.

若A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在B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试纸变红,瓶内壁有水雾(或瓶内有白雾)产生,C瓶中发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若A瓶中用的是聚乙烯塑料,则在C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且有气泡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