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甲所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依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当t2℃时,X物质与Y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 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甲中X(填字母)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4)如图乙所示,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若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NaOH或CaO(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将Z的饱和溶液换为X的饱和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若观察到X的饱和溶液中同样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物质A可能是NH4NO3(或硝酸铵).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冬天捞碱说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分析;
(4)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位置关系为:Y位于最上方,Z位于最下方;则此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Y>X>Z;
(3)由于冬天捞碱,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而X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
(4)由于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说明温度升高了,因此加入的固体A应该是溶于水放热的物质,因此应该是氢氧化钠固体或是生石灰;而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X的饱和溶液中也有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了,因此加入的固体A应该是溶于水吸热的物质,应该是硝酸铵之类的物质;
故答案为:(1)t2
(2)Y>X>Z;
(2)X;
(3)NaOH或CaO(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NH4NO3(或硝酸铵).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及溶于水引起溶液温度变化的几种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请你给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寻找对应的位置,然后填上序号.
①Cu2+;②H2;③2CO;④$\stackrel{+2}{Fe}$SO4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碘升华C.金刚石变钻石D.葡萄变美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如图所示为“迪巧”钙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5片钙片,放入 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57.8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aCO3+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减少(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增大.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合不合理,理由是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热.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B(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当盐酸过量时,酚酞也不变色.
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5)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某同学取该溶液的1/10于锥形瓶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当反应恰好完全时,用去稀盐酸的体积为17.40mL.已知:常温下,所用稀盐酸的密度为1.05g/cm3
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B.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
C.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KOH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瘦肉;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甲状腺肿大(填“贫血”、“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来加热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其中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粽子放在锅里能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使用的塑料具有热塑性(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填“天然有机高分子”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B,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右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A.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集气瓶是否有水进人.没有,(有或没有)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