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3,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
 

(2)若N=2,该粒子不显电性,则其所对应的原子序数为:
 

(3)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符号为:
 

(4)若M-N>10,则该粒子符号可能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结合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M=13,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为铝,铝的元素符号为Al,故填:Al;
(2)该粒子不显电性,则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m=2+8+2=12,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12,故填:12;
(3)N=8,则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2+8+8=18,又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m=18-1=17,则该粒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故填:Cl-
(4)若M-N>10,则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一个阳离子,则该粒子符号可以是K+,也可以是Ca2+,故填:K+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计算题:现有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800吨,要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式用语表示:
(1)干冰
 
         
(2)最简单的有机物
 

(3)2个铝离子
 
         
(4)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5)酒精溶液中的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
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
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试管中无棉花)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可选用图中
 
 
填标号)收集气.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分别是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分子性质的课堂中,师生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得到正确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请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加热时,水变成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比用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0.0064kg/m3(相同条件下,氩气的密度大于氮气的密度).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的故事.
(1)若先将空气液化,然后从中分离出氮气,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瑞利研究的方法是
 
(填“调查法”、“实验法”或“资料检索法”).
(3)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较用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大的原因是
 

(4)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习瑞利的精神之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40℃时,
 
烧杯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
(3)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选填a、b、c,下同),将30℃的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20℃时,两种溶液中均没有发生改变的量是
 

A.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