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某化学研究性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三种猜想:
A.只有CO2 B. 只有CO C.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芳同学认为乙容器中气体的成分除了小红同学对甲容器气体可能的成分猜想外,还可能是CO2和O2 ,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农业上的选种实验.实验员发现实验室中只有粗盐,他决定先将粗盐提纯后再配制.
(1)粗盐提纯的过程为:操作A→过滤→蒸发,操作A的名称为 .在蒸发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其目的是 .在进行该操作时,通常在实验台上放一个石棉网,该石棉网的用途是 .
(2)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其它操作均合乎要求,最后溶液装瓶,请为该溶液写一张标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要配制100g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A.称取5g含杂质的蔗糖 B.用量筒量取90mL水
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