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Al3+:1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B.O2:2个氧原子
C.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D.CO: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Al3+表示1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故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B、O2可表示氧气或一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SO3可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故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根据化合价原则,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CO中碳元显+2价,故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用品所用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砂锅B.不锈钢刀片C.保鲜膜D.玻璃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得到的有关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B.
黄豆与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将红墨水小心注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抽去玻璃板,过一会儿两瓶都变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物质b形成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水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3)a物质中含有少量c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使用杠杆、滑轮组、斜面一定都能省力
B.二氧化碳、铁锈、水都是氧化物
C.冰、石蜡、海波都是晶体
D.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都是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颜色和臭味.
(2)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你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生活中我们采用煮沸的方法软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尼龙背包
B.
塑料篮筐
C.
橡胶手套
D.
陶瓷茶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Ⅰ锥形瓶、Ⅱ长颈漏斗.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填序号).
A.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口
C.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D.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置于实验桌上
(3)可以用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密度比空气大,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4)若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k2进.(选“k1”或“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塑料是在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C.生产、生活中常使用的玻璃、钛合金、蚕丝等都属于合成材料
D.人工合成材料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只有益处,没有害处,故可以任意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