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数据见下表。
Ⅰ.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Ⅱ.将装有稀盐酸的试管放在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大理石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1)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应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1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进。
(3)据以上实验,可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上有什么关系?
(1)Ⅲ
(2)实验Ⅱ中,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在烧杯中进行,产生的气体逃逸了,所以质量减轻。
        让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数据见下表.

Ⅰ.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Ⅱ.将装有稀盐酸的试管放在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大理石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1)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应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1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进.
(3)据以上实验,可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上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
增大
,实验二
减小
,实验三
不变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

氢气的质量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封闭(孤立或与环境隔绝)
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Ⅰ: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Ⅱ: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  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 4.8g 112.6g 118.4g
反应后 6.0g 112.4g 118.4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实验Ⅰ
增大
增大
;实验Ⅱ
减小
减小
;实验Ⅲ
不变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的不恰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让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让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5)由此可得出,在做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密闭
密闭
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Ⅰ: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Ⅱ: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  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 4.8g 112.6g 118.4g
反应后 6.0g 112.4g 118.4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实验Ⅰ
增大
增大
;实验Ⅱ
减小
减小
;实验Ⅲ
不变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原因:
实验Ⅰ
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实验Ⅱ
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此可得出,在做此类实验时,必须在
封闭
封闭
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称取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锌+稀盐酸→硫酸锌+氢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 4.8g 112.4g 118.4g
反应后 8.0g 110.4g 118.4g
(1)从实验数据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实验一:
增大
增大
,实验二:
减小
减小
,实验三:
不变
不变
(填“增大”、“减小”、“不变”)
(2)在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它二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实验一反应前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二测定的生成物质量中少了另一种生成物氢气的质量

(3)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封闭
封闭
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