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1)、实验粗盐的提纯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2)在称量时,要称量的物质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5)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外溅.
(6)过滤完后,母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

分析 粗盐的提纯时,应该进行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
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砝;
玻璃棒的用途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解答 解:(1)、实验粗盐的提纯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故填: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2)在称量时,要称量的物质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故填:左;右.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加快溶解速率.
(4)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5)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外溅.
故填:防止液体外溅.
(6)过滤完后,母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
故填:水;氯化钠.

点评 本题考查粗盐提纯食盐等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SO4、KCl、CuSO4B.KNO3、NaCl、HCl
C.H2SO4、FeCl3、NaClD.FeCl2、KC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与锌粒的颗粒大小和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有关.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也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如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          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1.5 
 水/毫升 4 3.5 3 2.5
 收集H2所用的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360
(1)小明是根据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稀硫酸和锌的反应速率;
(2)六组实验中,小明都将水和CuSO4溶液的总体积设定为相同值,目的是控制硫酸铜溶液的总体积相同,只是浓度不同;
(3)由上表可得知,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是随CuS04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O+C.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Na2CO3、C、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③(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完全除去碳酸钠.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酚酞试液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写一种指示剂).
【结论】猜想④(填序号)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

已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30℃,甲与乙的溶解度关系甲>乙(填“=”或“>”、“<”);
②若将B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加入物质甲10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上述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C(填“=”或“>”、“<”,下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C;
⑤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两溶液的质量关系: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分子2H2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Cl-和Na+
(3)呈+2价的镁元素$\stackrel{+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按照最新的刑法: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国家对饮酒驾车制定的标准比较低,喝啤酒1杯多一点即可构成酒后驾车)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Cr2(SO43],重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
A.+3B.+5C.+6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若用“”表示氢原子(H),“”表示氧原子(O),“”表示水分子(H2O).图甲是水受热变为水蒸气的微观示意图;图乙是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增大;
(2)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G均为红色固体.(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Cu.
(2)D和F能相互转化,D→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写出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