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3)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5)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约占21%,氮约占78%,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单质是氮气,表示为:N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
其化学式为:Al2O3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故可表示为:
+2
Ca
O;
(4)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钠离子、氯离子,依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因此氯化钠的构成微粒表示
为:Na+、Cl-
(5)根据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表示为:H20;
故答案为:(1)N2;(2)Al2O3;(3)
+2
Ca
O;(4)Na+、Cl-;(5)H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1)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2与NaOH不发生反应.
(2)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老师指出: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
 
,变瘪的原因
 

(3)证明C中的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3,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g,则反应中消耗A的质量为(  )
A、0.4gB、1.2g
C、1.6gD、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得到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a、b、c三种固体(无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温度升至t2℃,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等质量三种溶液中,c溶液含有的溶质最少
C、a中混入少量的c,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物质a
D、将t2℃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1℃析出的固体a比b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是
 

A、H            B、O            C、Cu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B、最外层电子
C、质子数D、中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
A、铁钉生锈B、食物霉变
C、衣服晒干D、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一致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