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取用固体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部分工艺流程简图.

①试剂I的名称为氢氧化钠或烧碱;操作Y为过滤,如果在实验室进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三种,过滤后滤液仍有浑浊,而过滤器完好,则可能操作不当引起,该操作可能是液体超过了滤纸的上沿.
②硫酸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往铁粉(含少量氧化铁)中加入硫酸,除铁、氧化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一定还发生其它反应.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该两个反应生成的有三价铁,最终却生成二价铁,所以一定有其他反应存在.
③氢氧化亚铁转变成氢氧化铁的反应为:4Fe(OH)2+O2+xH2O═4Fe(OH)3,经配平后,x为2.
④最后将Fe(OH)3进行一定处理成为Fe3O4.如果取用某种铁粉(含少量氧化铁)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若该样品含铁元素16.8g,最后得到Fe3O4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溶于水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苏打水B.草莓酱C.石灰乳D.液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今年冬天连续多日的雾霾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C.骑自行车出行D.集中焚烧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I、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D.I、Ⅱ两类反应均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中A是原子.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填名称)
(3)图2中B表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图2中A、C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5)图2中A、C两种元素能组成二氧化硫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氢硫酸(H2S)溶液中,生成硫单质沉淀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H2S=3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填物质类别),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很多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属于糖类
B.塑料属于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
D.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