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C.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六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a(CO)具有还原性。在实验室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来制取少量的铜,请写出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可以生成碳酸钙,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3)CO2?C6H12O6是自然界里碳、氧循环的过程,C6H12O6→CO2的过程是_____(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说明生成了酸性的物质d。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CO2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写出一种CO2的用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所给的材料中,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塑料 B. 钢铁 C. 合成橡胶 D. 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
(1)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 (2)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
(3)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_______;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有机物燃烧后生成CO2和H2O两种物质,则此有机物的组成是(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 肯定含有碳、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 2Na2CO3+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O2 B. CO C. CO2 D.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下半段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_____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______(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工业上常采用______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__(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功”:______(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红磷燃烧
B. 酒精与水混合
C. 过氧化氢溶液与
混合
D. 镁带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 B | C | D | |
实验装置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解释 | 量筒中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 O2的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