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据此结合题意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可推出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氢元素(H),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中,也可能来自于石蜡中,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O).
故答案为:O;Al;C、H;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注意平时学习中点滴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研究项目 | 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1)原理比较(化学方程式表示) | 氧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填写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或“化合”) | 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两种制氧气原理还是存在着相似之处,如:都使用催化剂 | ||
(2)发生装置的比较 | ![]() 填写仪器名称:a酒精灯,b试管,装置A中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 ![]() 填写仪器名称:c分液漏斗 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比较装置A和装置B,说出两种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存在的差异: (1)从反应物的状态角度考虑:A是固态,B是液态; (2)从反应条件角度考虑A是加热,B是常温. | ||
(3)反应后剩余物的分离步骤比较 | 溶解、过滤、蒸发 或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等 | 过滤、烘干 |
(4)收集方法 | 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的性质,选用该装置,观察到气泡沿集气瓶口向外冒气泡后取出,但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收集的时刻过早; 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证收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 |
(5)定量认识 | 通过计算说明要获得3mol的氧气,需要原料多少mol?(“氯酸钾”或“过氧化氢”中任选一种原料进行计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 |
B. |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 |
C.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 |
D. |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试管方向移动 | B. | 向远离试管的方向移动 | ||
C. | 先移向试管后远离试管 | D. | 保持不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NO2中的“2”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 |
B. | H2SO4中的化学式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 | |
C. |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 | |
D. | Cu2+中的“2+”表示铜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