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
Cl- CO32- SO42- NO3- OH-
Ca2+
Ba2+
Na+
H+ 溶、挥 溶、挥 溶、挥
粗盐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钠和泥沙等杂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粗盐研细,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盐研细的目的是______,过滤是为了除去______.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继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______溶液,目的是______.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停止加热.
(1)粗盐研细可加快可溶物质的扩散,起到加快溶液的作用;通过过滤可把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除去;
(2)利用过量的氯化钡把滤液中的硫酸钠完全沉淀而除去;
(3)过滤所得沉淀为加入氯化钡时形成的硫酸钡及加入碳酸钠时形成的碳酸钡、碳酸钙,它们的化学式为CaCO3、BaCO3、BaSO4
(4)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使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除去碳酸钠,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5)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的少量水蒸干,以防止固体氯化钠飞溅;

故答案为:
(1)加快溶解;泥沙等杂质;
(2)除尽硫酸钠;
(3)BaCO3与BaSO4
(4)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
(5)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①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②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
 
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③碳酸氢铵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因此保存时应注意:
 

(2)某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学售价表如下:
肥料 尿素 硝铵 碳铵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价格(元/吨) 1200 1000 350 250 800 650
他知道自己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现象.能供买化肥的钱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择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成分总的含量最多,试问:精英家教网
①该同学的庄稼缺两种营养成分,它们是
 
;(填氮、磷、钾或微量元素)
②该同学买了碳铵化肥,则他买的另一种化肥是
 

(3)(4分)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如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①当pH=4时,土壤显
 
性,在这种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
 

 

②如果施用一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肥料,当土壤的pH在
 
时,植物的吸收率较高.
(4)如果施用由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
 

(5)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可用作氮肥.在试管中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化学式:NH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6)请你参与某中学初三同学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从家中取来了五种化肥,分别是硫酸钾、氯化钾、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
第一步:称取五种化肥各10g,分别研细.
第二步: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三种铵盐.将下列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整:2NH4NO3+
 
 
2NH3↑+2H2O.
第三步:另取三种铵盐各少量,分别盛于三支试管中,均滴入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硝酸铵,有气泡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HCl═NH4Cl+
 
+
 

第四步:另取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种铵盐进行识别,写出识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五步:取两种钾盐,分别在试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钾盐是
 
,无明显现象的钾盐是
 

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CO32-- 备注:
“-”表示遇水分解了
NH+ 溶、挥
K+
Ba2+ 不溶
Ag+ - 不溶 不溶
(7)请根据如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9、有一包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它的组成,某同学做了有关实验.下表是他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
  OH- Cl- CO32- SO42- NO3-
Ca2+
Ba2+
Na+
H+   溶、挥 溶、挥 溶、挥
  问 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存在有色离子吗? 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无色 这种粉末中一定无(填化学式)
FeCl3
实验二 实验一中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取少量沉淀,向其中滴加盐酸
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CO3
 
实验三 是否含有KCl 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有KCl存在
通过实验推断此粉末的组成是
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
Cl- CO32- SO42- NO3- OH-
Ca2+
Ba2+
Na+
H+ 溶、挥 溶、挥 溶、挥
粗盐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钠和泥沙等杂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粗盐研细,加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盐研细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
加快溶解
,过滤是为了除去
泥沙等杂质
泥沙等杂质

(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除尽硫酸钠
除尽硫酸钠

(3)继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
CaCO3、BaCO3、BaSO4
CaCO3、BaCO3、BaSO4
.(填化学式)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
盐酸
盐酸
溶液,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Na2CO3
除去过量的Na2CO3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宁德)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
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
(1)计算精盐的产率
88.9%
88.9%
(保留一位小数).
(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C
AC

A.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B.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C.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
(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B
B
(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MgCl2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CaCl2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O
2-
3
Ca2+
Mg2+
[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的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说明MgCl2
(填“已”或“未”)除尽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碳酸钠
碳酸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CaCl2
[拓展思维]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有一包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它的组成,某同学做了有关实验.下表是他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查阅资料:物质的溶解性
 OH-Cl-CO32-SO42-NO3-
Ca2+
Ba2+
Na+
H+ 溶、挥溶、挥溶、挥
 问 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一存在有色离子吗?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无色这种粉末中一定无(填化学式)
______
实验二实验一中的白色沉淀是什么?取少量沉淀,向其中滴加盐酸______ ______ 
实验三是否含有KCl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有KCl存在
通过实验推断此粉末的组成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