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排放的废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分析 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烟尘中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煤和石油完全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会使空气受到污染,故A错误;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空气,会使空气受到污染,故B错误;
C、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等,会使空气受到污染,故C错误;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对空气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污染物的类型加以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

属于稳定结构的是ABD,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CE,属于阳离子的是B,属于阴离子的是D,属于原子的是AC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
A.氧气的分子没有变化
B.氧分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变化
C.氧分子和氧原子都变成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D.氧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氧原子只是和其它的原子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有3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烧碱溶液、稀硫酸、蒸馏水.现将它们分别为甲、乙、丙,并进行如下实验:
(1)各取少量样品,分别滴入酚酞样品,只有乙呈红色.
(2)将呈红色的乙溶液分成2等份,向其中1份溶液中滴加甲,红色会突然消失.
(3)向另1份红色的乙溶液中逐滴滴加丙,红色消失.
试推断:物质甲是H2SO4,乙是NaOH,丙是H2O.(填化学式)
写出甲物质和物质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有资料表明,当压强达到22M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称之为“水热反应”-该反应能吸收CO2.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B.水热反应说明研究如何吸收利用CO2很有意义
C.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循环
D.生物质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石油的反应,能解决目前人类石油短缺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反应制取少量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③集气瓶,④水槽.
(2)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
①试管口向上倾斜;
②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③导管口没有塞棉花;
④酒精灯内的酒精太多.
(3)该实验有如下操作步骤:a.装药品;b固定盛有药品的试管;c.检验气密性d.撤去燃着的酒精灯;e.给药品加热;f.从水槽中拿出导管;g收集氧气.其操作的正确顺序为cabegfd.
(4)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氧气(排空气法)的方法:将一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5)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③试管外壁潮湿;④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⑤忘了加催化剂;⑥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⑦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C.
A.全部     B.①②④C.没有⑤D.没有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走过花圃闻到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3)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而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则无氧气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4)电解水可制得氧气和氢气,其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干冰升华B.钢铁生锈呼吸作用
C.酒精挥发牛奶变酸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1】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1】猜想①:蜡烛中可燃物成分不一样;
猜想②:蜡烛烛心棉线长短不同
【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瓶容积的$\frac{1}{5}$.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想与假设2】猜想①:蜡烛燃烧产生CO2气体;
猜想②:装置漏气;
猜想③:没有冷却至室温.
【实验验证】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了5.18%.
【深入探究】
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可能是影响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
【拓展研究】某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2,在11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85%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氧气体积膨胀或装置漏气,空气进入装置.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8.85%左右是怎么理解的?当装置的氧气含量低到8.85%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