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依据结论写出相应的步骤和现象。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________ | ________ | 燃烧需要可燃物 |
________ | ________ |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
________ | ________ |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两个方案均可行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一 | 实验方案二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活性炭,静置,观察 |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
B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 | 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C | 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碳层 |
D | 分离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 用磁铁吸引 |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方法 |
A | CO2 | CO | 点燃 |
B | CaO | CaCO3 | 高温煅烧 |
C | MnO2 | NaCl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Cu | Fe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
B.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C.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D.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________。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三个小组分别做实验验证3个猜想: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一组同学认为猜想____不成立。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二组同学认为猜想2成立。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___(填实验现象),三组同学认为猜想3不成立。
(反思评价)同学们对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有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B 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
C 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离子
D 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数目减少
E 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浓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
B.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其着火点
D.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