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燃烧的有关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1. A.
    白磷燃烧冒黑烟
  2. B.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耀眼白光
  3.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4. D.
    一氧化碳燃烧发生蓝色火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1、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及其相关产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火柴、小烧杯、酒精灯、小刀、石棉网、铁架台、镊子.实验药品:蜡烛、水.
(1)探究蜡烛的一条物理性质:
①猜想:蜡烛的
蜡烛的密度小于水吗?

②实验操作: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将它放在它放在水里.
③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发现蜡烛浮在水面

④蜡烛
密度小于水

(2)如图,拿一根导管插入焰心(B处),导管口有“白烟”状物质冒出,点火可使它立即燃烧,结合前面观察到蜡烛燃烧时烛芯中凹处(A处)是
状这一现象,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的过程是
先变液态再变气
这几个环节.

(3)将燃烧的蜡烛(如图)移到内壁涂有石灰水的冷烧杯里,观察前分钟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象汗珠)产生,同时还观察到的现象有
霜或白膜
一样的物质产生,产生上述现象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衣食住行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苏丹红一号”作食品添加剂  B.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鲜牛奶急救
C.食用蟹黄汤包时蘸上香醋        D.凉拌干丝时滴入少许麻油
(2)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请你列举两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食盐是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NaCl 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4.5g-9g.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确定每天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每天可为他补充约
 
g食盐.
(5)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
灼烧时的
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
气味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很多.
(1)秦始皇陵铜车马、青铜仙鹤、树下仕女图等10件顶级国宝,聚首“2011西安世园会”.
(①秦始皇陵铜车马出土时表面有一些铜锈,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有关.
②青铜仙鹤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其性能会发生改变,改变之一是
硬度
硬度

③树下仕女图的主要材料含有天然纤维,除天然纤维外,现代人们还使用合成纤维.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
燃烧
燃烧
法.
(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事件,有的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
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蛋白质
蛋白质
.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BC
BC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3)“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示4中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BC
ABC
(填序号)
②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44:7
44:7

(4)①“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吸附
吸附
和过滤的作用.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00
200
g.
③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NaCl
NaCl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
空气中不含有氯元素
空气中不含有氯元素

[提出猜想]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
Mg3N2
Mg3N2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1)按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操作步骤为:首先关闭a、b、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a、b,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至A中的水进入B时,打开c,继续充气.

(2)实验验证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将燃着的镁条伸进(1)所收集的氮气的瓶中,若镁条继续燃烧,且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Mg+O2
 点燃 
.
 
2MgO
2Mg+O2
 点燃 
.
 
2MgO
3Mg+N2
 点燃 
.
 
Mg3N2
3Mg+N2
 点燃 
.
 
Mg3N2

[实验反思]
(1)你由本实验可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氮气难溶于水
氮气难溶于水
.(写一条)
(2)通过本探究活动,你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
物质不一定只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合理均可)
物质不一定只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合理均可)

(3)实验过程中,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后,如果始终关闭b,而打开c,装置B、C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中的水被倒吸入B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B瓶的
1
5
C中的水被倒吸入B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B瓶的
1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因为在氧气中燃烧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完全燃烧,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因为在氧气中燃烧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完全燃烧,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5)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的后果是
一会儿熄灭
一会儿熄灭
,正确的操作应是
从上到下慢慢插入
从上到下慢慢插入
;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
发出白光、放热
发出白光、放热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其作用是
使铁丝与氧气充分接触
使铁丝与氧气充分接触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集气瓶里预先要装入少量的细沙或水,原因是
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