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
B. 制取氢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④或者⑤
C. 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
D. 使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防止漏气,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Na+和SO42-
C. 该反应是Na+和SO42-结合生成Na2SO4
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仪器名称: ____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F,理由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B或装置C,装置C与装置B相比,装置C优点是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10.0g某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中先后滴加100.0g稀HCl和一定质量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不溶固体或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表示不溶固体的质量
B. 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
C.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 检验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静置后再滴加少量Ca(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小组中的几位同学对其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丹认为含有:CaO、Ca(OH)2;
小凯认为含有:CaO、Ca(OH)2、CaCO3;
小欣认为含有:Ca(OH)2、Ca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步骤一 |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 液体浑浊,用手摸试管外壁,感觉不发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二 | 向步骤一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管内有气泡生成 | 一定含有CaCO3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可知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写出使CaO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如果生石灰已全部变质为碳酸钙,请你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必要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实验课上,小张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 现象记录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 样品1: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________ |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 ________________ |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_____7.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学科王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