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以下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示意图。
(l)氮元素和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2)1个A分子中共含有____个原子。
(3)图中代表的微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物中缺少某种物质,方框内应补充的微粒是____(填序号)。

(5)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质子数不同
(2)4
(3)一个水分子(或者: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③
(5)10:9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3、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①②③④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⑤⑥
(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振荡.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对比.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某班一学习小组以“酸雨的危害”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中的记录.
【提出假设】酸雨易对
金属
造成危害.
【调查收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资料.


【交流讨论】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
来自于:(任写两点)
含硫煤的燃烧
化工厂排放的尾气

【设计实验方案】以“模拟酸雨的危害”为题进行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环境:①天然雨水;②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模拟“酸雨”.
【实验现象】观察一段时间后,各装置里的物质分别发生了变化,就A、B、C三组装置中任选一组描述其对比现象
就B组而言,天然水中的大理石没有明显变化而酸雨中的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交流反思】
①用pH试纸测定酸雨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再有滴管将酸雨滴在pH试纸上,一会儿后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②同学甲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来自于SO2的酸性;同学乙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是由于SO2与水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缘故.你认为
同学乙
的结论正确.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对比实验所用的样品是
B

A.蒸馏水B.干燥的SO2气体C.稀硫酸D.其他稀酸溶液
【实际运用】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AC

A.使用脱硫煤B.加高工业烟囱C.开发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9、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性质探究和探究鸡蛋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①②③④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⑤⑥
(填序号).
(2)乙同学探究CO2能否和水反应,他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
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轻轻振动试管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区别石蕊在中性溶液的紫色与酸性中的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进行“氧气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事实答题.
精英家教网
(1)甲同学分别在右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内,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然后注入5%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三个装置内都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有白雾出现.
②C试管中反应最早停止.
③B装置可通过长颈漏斗添加双氧水,使反应继续.
④A装置可通过调节活塞,保持反应平稳持续进行.
⑤用手握住三个容器的底部,感觉微热.
⑥A装置能持续、稳定地产生O2,便于控制.
⑦C装置一次产生O2量有限,不便于添加双氧水.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称取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分别进行加热制取O2(在氯酸钾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结果发现当操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氯酸钾分解产生O2体积,远远多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O2的体积.乙同学猜想: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你认为乙同学的假设是(填:对或否)
 
;其原因是
 

(3)丙同学用制取的两瓶氧气,分别进行木炭、蜡烛燃烧的实验,发现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的现象有明显的不同.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