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c.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氧化铜,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分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解答.
(2)【实验与讨论】观察装置的特点,分析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最为合理装置.
【实验求证】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A中应加入的固体、实验的现象等.
【实验反思】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比分析.

解答 解:(1)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空格内应填入Mg、Ag;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实验与讨论】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通过右边长导管将氢氧化钠排出,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所以,最为合理装置是c;
【实验求证】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A中应加入的固体是氧化铜,实验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等.
【实验反思】由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分别是3:4、3:8,所以,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3:8.
故答案为:(1)Mg、Ag,Fe+CuSO4=Cu+FeSO4
(2)【实验与讨论】c;【实验求证】氧化铜、变浑浊;【实验反思】大于.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①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②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热固性(填“热塑”或“热固”).
③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能够为人体提供铁元素.
④请你说出一个厨房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表.
物质ABCD
微观示意图
(1)B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8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D(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填写化学式)
(3)一个C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4)写出反应A+D→B+C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1、为了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张丽同学利用铁丝、锌片、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锌片与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无明显变化;
实验二: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后红色固体沉积;
实验三: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银白色.
(1)由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锌、铁>铜>银(或Zn、Fe>Cu>Ag).
(2)要确定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补充锌、铁与稀盐酸(稀HCl)实验,理由是通过比较二者的反应速率,确定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
2、小琴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实验时,她为了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其操作是用砂纸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光亮.
(2)A实验目的是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时,将铁丝和银丝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而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CuSO4溶液时,可验证Fe、铜、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将下列pH不同的各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
A.pH=9、pH=0B.pH=2、pH=5C.pH=12、pH=7D.pH=5、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64B.32C.96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去,铁制品除锈时不能(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a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X 是(  )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D.纯碱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