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风力发电B.
 太阳能取暖
C.
铁矿石炼铁
D. 
海水晒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太阳能取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要把该浓硫酸稀释为100g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20g.需加水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2)工业上采取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混合物(选填“纯净物”“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B.碳酸钠:NaCO3C.氢氧化钠:Na(OH)D.硫酸铝:Al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溶液是否变红)
实验1看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你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2看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你得出的结论是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有序地梳理知识,有助于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以下是某同学梳理的一些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用石墨制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但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之一是发现和研制了各种材料.请结合初中化学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三种金属被子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请你分析以上信息,尝试归纳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时间的先后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
(2)在我们的生活里,铁是最常见的金属.食品袋中经常放一小包铁粉,主要是为了吸收食品袋中的水和氧气,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钢在汽车、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合金(选填“合金”或“纯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
收集氢气
C.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D.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①烧杯;
(2)A图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3)B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C图中的实验操作会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底炸裂;
(5)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氢氧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