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3)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结论.
【答案】 碳酸钠 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三 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中的盐酸完全反应 稀盐酸或稀硫酸
【解析】(1)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说明甲中碳酸钠过量,因此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碳酸钠;(2)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3)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理由是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中的盐酸完全反应;(4)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时,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生成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滴加的物质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这是因为碳酸钠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铝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数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数;
(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依次递增;
(5)由此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与图中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6)在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原子,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由图可知,氧化镁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图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_(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
(2)右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试管B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同学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作如下探究:
【猜测】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OH)2;②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
【资料】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实验1】
(1)取适量白色固体,溶于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填现象),则猜测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CuSO4粉末变蓝,则猜测______(选填“②”或“③”)成立.
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其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
【实验2】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
①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1.60g;
②浓硫酸增重0.72g;
③浓NaOH溶液增重1.32g.
则:x:y=___________.
【延伸】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的化学式CH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淡黄色粉末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加热紫黑色晶体制取氧气 ;
(4)加热固体混合物制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红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烙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2)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把C装置放在天平上重新称量,发现天平仍然平衡,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守恒的原因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