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反应表达式是CO2+H2O=H2CO3
(2)装置D中观察到蜡烛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可用于灭火.
(3)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填“c端”或“d端”,下同)通入.若E装置事先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d通入.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提供的信息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问题;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来确定进气端,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反应表达式是:CO2+H2O=H2CO3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装置D中能够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从c端进,以排净瓶底的空气,E装置事先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d通入.
故答案为:(1)溶液由紫色变红色,CO2+H2O=H2CO3
(2)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c,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最近科学家发现,二硫化钼(MoS2)薄膜可大幅提高海水淡化效率.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0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有空隙
B水(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氢气(H2水(H2O)分子中有氢气(H2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快慢程度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列物质 ①空气  ②红磷  ③四氧化三铁  ④石灰水  ⑤液氧  ⑥蒸馏水  ⑦高锰酸钾,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④(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②⑤,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生铁“百炼成钢”: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3)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CuSO4=FeSO4+Cu;
(4)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的原理: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5)铝的“自我保护”:4Al+3O2═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化学世界源于生活,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A.氢气   B.液氮   C.二氧化碳   D.武德合金  E.氧气   F.不锈钢
①用作医疗冷冻的物质B;   ②用于燃料的物质A;
③用作保险丝的物质D;    ④能供给呼吸的物质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E(填装置序号),理由是二氧化硫有毒,需要用水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