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燃烧 B. 铁铸成锅 C. 烧杯破碎 D. 玻璃管折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⑴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
⑵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⑶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哈尔滨 36).(5分)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
(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 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二氧化碳无毒,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I、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II、认识物质的制法
(2)指出上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上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
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以制得并检验二氧化碳,写出装置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III、认识气体的收集方法
(5)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O2为5.8%,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___(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____。
你认为二氧化碳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氯化铵、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该白色粉末溶于足量的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
②将①中滤液分成二份,向一份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向另一份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①中滤渣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白色固体部分溶解。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
B. ①中的滤液里可能含有碳酸钠
C.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D. 若在①中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则白色粉末中肯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 X可能是Ba(OH)2 B. Y可能是HCl
C. 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 )
A B C D
A.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 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C.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