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在拌松花蛋时为消除石灰味,常加入少许食醋,利用的化学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在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了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分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隔绝氧气或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都能够达到灭火目的;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在拌松花蛋时为消除石灰味,常加入少许食醋,这是因为食醋的醋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即利用的化学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
在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了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故填:酸碱中和反应;隔绝氧气; 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人们常利用煤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都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以A 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的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气体应用F.
(3)B、C 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装置相对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4)酸的种类、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了如下五组实验:

药品
编号
大理石(mg)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块状
盐酸(ng)稀盐酸浓盐酸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实验甲与乙 (填编号)对照,是为了研究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实验戊与甲(填编号)对照,是为了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
(1)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C(填选项字母).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2)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3)探究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有人猜测是盐酸,有人记得好像不是,大家各抒己见.你认为确认的方法应该是(  )
A.讨论B.调查C.上网D.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点燃,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完成下列问题: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H2
(2)若A和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气体X可能是CH4、H2、CO;CH4;CH4、H2;CH4、CO;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正极的一端是氧气.
(2)检验D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CD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实际实验数据得出这个比值偏大,原因可能是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
(4)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车体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
(3)写出铝和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FeCl2=2AlCl3+3Fe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填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