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用如图装置,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这是一个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C中有D中液体进入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罝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否(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3)实验前,称得玻璃管中B处氧化铜的质量为10g,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B处剩余固体质量为8.4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①根据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装置中液体被进入没有反应的气体压出D装置进入E;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红色,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分析;
③根据玻璃管内的气体随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分析;
(2)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利用差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剩余的一氧化碳进入D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装置中液体被进入没有反应的气体压出D装置进入E;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②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前面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玻璃管内的气体随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因此D中液体倒流入C;
(2)该装置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3)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O+CuO$\frac{\underline{\;\;△\;\;}}{\;}$Cu+CO2 固体差量
      80             64            80-64=16
       x                        10g-8.4g=1.6g
 则$\frac{80}{16}=\frac{x}{1.6g}$,解得x=8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g.
故答案为:(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E CO+CuO$\frac{\underline{\;\;△\;\;}}{\;}$Cu+CO2,吸热
黑色粉末变红CO
有D中液体进入
(2)否,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3)8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利用差量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捷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请计算:
(1)CO2分子中,C原子与O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CuO中,Cu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4:1;
(3)CuO中,Cu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4)要使32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E或F,;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4)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5)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或B(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剩余的硫化氢气体应该用E溶液来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  ②水槽;
(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填编号)只能用此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属于化合物的是H2O、CO(写化学式)
(2)一个丁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3)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填“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不正确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酒精灯灯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用托盘天平称量7.3g药品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1)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CaO+CO2$\frac{\underline{\;400℃\;}}{\;}$CaCO3
(2)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分解不完全
(3)上述设想的优点有ab.(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4)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稀盐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亚铁溶液D.硫酸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能(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CaCl2溶液[或BaCl2、Ba(NO32、Ca(NO32],再滴加酚酞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4)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将他们两人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①CaCl2、NaCl,②CaCl2、NaCl、HCl(不考虑酚酞).
(5)丙同学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
A.氢氧化钡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