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小刘、小李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小刘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小李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分析: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且不要忘记配平和生成物状态符号.
③在表达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不要漏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特别是气体物质,容易忽略.
解答:解:①小刘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SO4+2NaOH=Na2SO4+Cu(OH)2↓;生成的氢氧化铜是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故会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天平保持平恒;小李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③小刘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李的实验漏掉生成物的气体的质量,故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故答案为:①CuSO4+2NaOH=Na2SO4+Cu(OH)2↓,烧杯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Zn+H2SO4═ZnSO4+H2↑;
③小刘,小李未考虑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的质量.
点评:该题以实验探究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解答时要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气体物质,结果的偏大或偏小往往是气体物质造出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蜀山区三模)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
CaCO3
CaCO3
,可能含有Ca(OH)2
MgCO3
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Ca(OH)2
Ca(OH)2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渐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如图2曲线表示: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除去空气中的CO2
除去空气中的CO2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增大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若正确回答第(2)(3)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演算反应时,若两种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图线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MgCO3
MgCO3
(填化学式),理由是
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22g

(3)装置图1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图3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荣成市模拟)物质是变化的,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实现化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目的,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100g液态水加热完全蒸发后得到100g水蒸气
②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熟石灰中和废水中的盐酸
④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⑤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⑥厨房里烧煤(主要成分是碳)做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CaCO3
 高温 
.
 
CaO+CO2↑,分解反应;C+O2
 点燃 
.
 
CO2,化合反应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CaCO3
 高温 
.
 
CaO+CO2↑,分解反应;C+O2
 点燃 
.
 
CO2,化合反应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③中相互作用的粒子是(用符号表示)
H+和OH-
H+和OH-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
不变
不变
(变,不变),所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变化①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理由是(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于化学变化来说的,①反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于化学变化来说的,①反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变化⑥如果在纯氧中进行,要比在空气中要剧烈的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在纯氧中进行时碳原子与氧分子接触面积大了,反应的速度快
在纯氧中进行时碳原子与氧分子接触面积大了,反应的速度快

(4)从应用的角度看,上述变化中利用化学变化获取有用物质的是(填序号)
②④
②④
;消除有害物质的是
,⑥是将
化学
化学
能转化为
能.
(5)许多物质是通过物理变化提纯的,物理提纯一般有两个思路,一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杂质,另一种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所需要物质,上述6个变化中,是通过物理提纯的方法获取所需物质的是(填序号)
①⑤
①⑤
,提纯思路是
①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所需要物质,⑤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杂质
①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所需要物质,⑤是从混合物中取出杂质
,分离提纯利用了所需物质和杂质之间(写具体的性质)
沸点
沸点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教材上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1)导致A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红磷不足
红磷不足
(举一例).
(2)B实验的目的是
(选择下列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确定水的组成   ②研究水的导电性  ③研究水分子的运动
(3)C实验通过验证反应产物并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
元素
种类不变来推断甲烷的组成.

[探究2]研究气体的制取、性质和收集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小红将A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  b.固定试管   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装药品和放棉花 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选
BE
BE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氨气的性质时,做了如图1两个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氨气的两点性质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氨气易溶于水
氨气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精英家教网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2所示.其中Ⅰ处试液变
 
色,Ⅱ处溶液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Ⅳ处试纸变
 

(3)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3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1)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
(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氧气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3)化学药品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请你把颜色的编号填入下列物质的横线上.
A、淡蓝色液体    B、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
 
   液氧
 

(4)请你一起完成部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报告(节选)
【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学会使用酒精灯、坩埚钳、集气瓶等仪器.
【实验用品】
仪器:集气瓶(毛玻璃片)、木条、火柴、坩埚钳、
 
等.
药品: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木炭.点燃酒精灯,将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待木炭点燃后立即伸入到一瓶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等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取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将其末端系在一根火柴杆上,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将燃尽时,将它们伸入到一瓶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
 
细铁丝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色的固体.
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