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不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
(2)当10℃时,将30g硝酸钾放人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是120g
(3)从KN03和NaCl混合物中分离KNO3,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图中P点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表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2)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30g硝酸钾放人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是120g;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从KN03和NaCl混合物中分离KNO3,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1)不饱和;
(2)120g;
(3)降温结晶.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B.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C.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变
D.该化学变化前后,只是过氧化氢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见图).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实验发生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 的Na2CO3 溶液(如图丙),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丁.请计算该溶液中 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 0.1%).
(3)乙组的中和反应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没有使用酸碱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氧气、氯化铜、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铁、氧化铁.用它们进行击鼓传球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最后一位将球投篮.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篮球能从A传到G. 其中A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C是胃酸中主要成分.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CO;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制造肥皂等;
(2)写出A~G传递过程中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Cl2═Cu+FeCl2
(3)若重新开始传球游戏,其中A、G为单质,则D物质为HCl或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在全球传递.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属于有机物
B.丙烷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3H8
C.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
D.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里比是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B(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如图1、2、3是自然米饭的有关信息,请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3表中“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看,其中为人体提供工作生活所需能量的营养素有油脂和糖类,其中添加了“钙”,缺少钙元素可能导致人患上佝偻病(填写“贫血症”或“佝偻病”).
(2)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作为热源,使用时要将“发热用水”与“发热包”混合在一起,其利用的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3)图1和图2的包装材料用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过程中,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钢铁生锈
C.
      葡萄酿酒
D.
    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盐酸能与指示剂作用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探究二:乙同学进行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如图)

【提出问题】③中的溶液为什么没有变红?
【猜想与假设】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实验验证】取少量③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1)该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指示反应何时恰好完全进行,由上述探究可推知②中溶液的溶质是NaCl、HCl,③中溶液的pH值应不确定(填“小于7”“等于7”或“不确定”).
(2)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控制药品的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