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五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五种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为金属原子
C.②③⑤都是稳定结构,都属于阳离子
D.④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分析 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
C、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五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3、12、10,表示四种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表示的粒子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均是稳定结构,但粒子⑤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表示的粒子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为金属元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前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B.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图乙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从图甲中你能获取的相关信息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0
(2)图乙形象的表示了水分解前后分子的变化.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发生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出导管并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b端通入(填“a”或“b”).
(5)下列五个示意图是小敏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敏得3分,造成他失分的操作是②、④(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错误的是(  )
A.剧烈燃烧B.火星四射C.生成黑色固体D.生成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B(或恒温蒸发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烧碱溶液和稀硝酸混合:NaOH+HNO3=NaNO3+H2O.
②草木灰和稀盐酸混合:K2CO3+2HCl=2KCl+H2O+CO2↑.
③纯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混合:Na2CO3+Ca(OH)2=CaCO3↓+2NaOH.
(2)你想过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这些反应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这些离子相结合使反应能够发生,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而Na+和NO3-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H+,上述反应③中,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Ⅱ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B.装置I 和Ⅴ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
C.装置Ⅱ、Ⅲ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
D.能否选用装置Ⅲ或Ⅳ来收集,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c→b→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2)本实验中,试管口要比试管底略低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瓶底.
(3)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没有在集气瓶的底部加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