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液体分子之间无间隔
C.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
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分析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解答 解:A、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A正确.
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B不正确.
C、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C正确.
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其中A、B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1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若将A物质的溶液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冒出,则A物质可能是HCl(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不同类别的B物质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请选取其中一种,写出其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除你选取的物质所属类别外,B物质还可能属于盐(填写物质类别).
(3)如图2所示,有一种物质X能与碳酸钠、硫酸钠都发生双向转化,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某混合物中含有MgS、NaHS、MgSO4,测知其中硫元素含量为4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含量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原瓶
D.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中纸上称量
E.组装气体制备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F.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值
G.蒸发结束后用手将蒸发皿从铁圈上拿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室温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乙(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应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3)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填“a”、“b”或“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5)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2%的甲溶液,需加水100g;主要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金属及合金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化学性质活泼却较耐腐蚀:②在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③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⑤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1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Fe3O4发生罝换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frac{\underline{\;高温\;}}{\;}$4Al2O3+9Fe;
(3)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如图1所示),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
(4)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往滤液中加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Zn(NO32,滤渣中一定有的是银.
(5)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钢村,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2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罝气密性良好,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药品的质量为15.2g)
①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③计算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物质用途金刚石切割玻璃石墨作电极用燃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
对应性质①硬度大②有优良的导电性③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等.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少开汽车,节约用纸等.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H2O+CO(NH22
(5)最近我市有千余辆公交和出租车完成了油改气(汽油改天然气),使油城人出行越来越“低碳”,也为了降低温室效应作出了贡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6)从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煤和甲烷完全燃烧,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少,放出热量高.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质量/g放出热量/kJ
甲烷2.7556
3.6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学习化学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2)生活中常用做法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
(3)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铜、钛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4)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5)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C.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B(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实验Ⅰ:实验室制O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MnO2,塞进带导管和仪器A的双孔橡皮塞,关闭活塞C,向A中添加双氧水,塞上塞子B,将导管放入底部有少量黄沙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③在仪器A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活塞C,逐渐滴加双氧水,收集O2并验满.
(1)写出仪器A的名称:分液漏斗;
(2)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C,把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
(3)步骤②中,塞进双孔橡皮塞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用水润湿,然后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导管,双手配合慢慢旋转插入;
(4)步骤③中,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5)若用图2装置收集O2,则O2由a端通入(填“a”或“b”);
(6)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B:
A.为了快速获得O2,双氧水的浓度越大越好
B.在橡皮管上增加水夹,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C.在装置Ⅰ,Ⅱ间增加装有生石灰的U形管,可制得干燥O2
实验Ⅱ:铁丝在O2中燃烧、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该反应的现象为:放热、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表明:改用加热KMnO4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获得的氧气更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