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1)这句话所发生化学反应的两个符号表达式为HgS+O2$\frac{\underline{\;\;△\;\;}}{\;}$Hg+SO2↑;Hg+S═HgS.
(2)③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物理变化,因为③中只是硫化汞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没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 (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
(2)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红色的硫化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frac{\underline{\;\;△\;\;}}{\;}$Hg+SO2↑;
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
(2)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只是状态变了,同时去除了部分杂质的干扰,这样更纯,所以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因为③中只是硫化汞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1)HgS+O2$\frac{\underline{\;\;△\;\;}}{\;}$Hg+SO2↑;Hg+S═HgS;(2)物理变化,因为③中只是硫化汞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没有新物质生成.

点评 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文字表达式,在判断物质的变化时,主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写出白磷时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水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水的知识填空.
(1)在自然界中,水能变成云,云又能变成雨,这属于水的物理性质.
(2)净水器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填“降低”或“升高”);在实验室中要配制100g 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0,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B.玉石俱焚C.滴水成冰D.百炼成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与对应图示相符的是(  )
A.
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B.
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至过量
C.
表示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y随时间变化趋势
D.
表示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生成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B.铁杵磨成绣花针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如表:(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
组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ml302119221520
分析实验数据:2、3、4、6组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第5组实验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
(2)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理由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2.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改进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混合物的分子是图①(填编号、下同),图②中的分子构成的是化合物.
(2)图③中的分子的化学符号是H2
(3)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