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农民从商店买来一袋氮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根据获得的信息计算:
(1)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注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分析 (1)根据图中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可知,该氮肥应是硝酸铵;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肥的含氮量÷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图中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可知,该氮肥应是硝酸铵,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2)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34.3%÷($\frac{14×2}{80}$×100%)=98% 
故答案为:(1)80;(2)9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2)在实验室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AC(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收集的氧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操作正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得水倒流的体积集气瓶体积的66%,红磷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测定结果未达预期原因可能是收集氧气过早(举一例).
(3)小明同学用自动充气气球收集二氧化碳,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固体颗粒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烧杯 大理石 稀盐酸 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
质量(克) 90 8.5 50                          145.2
(1)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3g.
(2)求该大理石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实验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高,从而导致计算所得的碳酸钙质量偏大,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表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鉴别Cu和Fe3O4观察颜色
C鉴别H2O 和H2O2溶液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D除去CuSO4中少量的FeSO4加入过量铁然后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NB.2HC.Fe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

【查阅资料】
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能是没有干燥二氧化锰.
【实验改进】
       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深入探究】
       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刚蒸干的二氧化锰温度较高,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反思】
        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理论依据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此时氧气中混有大量水蒸气,很难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
【交流与讨论】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吸收水蒸气.
(5)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原子;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
A.水中含有氧元素B.水中溶解有氧分子
C.水中有氧原子D.水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B.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