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医疗救护。现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 g。
25 【解析】 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5%=25g。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错误的是
A. 氧气可用于炼钢: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浓硫酸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
A 【解析】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氧气是助燃剂,没有可燃性,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正确;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正确;D、氢氧化铝具有碱性可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X | Y | ||||||
Z | W |
(1)X能形成多种单质,写出其中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______W(填“大于”或“小于”)。
(4)W位于周期表的_____周期,_____主族,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中心元素可用字母W表示)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
①加入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②可循环利用的B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③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金刚石、石墨或 C60 等大于三VI(写 6 或六也可)H2WO4Ca(OH)2或CaO;过滤;NaOH;CaO。 【解析】 本题考查了(1)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2)①根据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方法;②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③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古代很多诗词蕴含了好多哲理和化学知识。下面有关诗词对化学实验现象或化学实验过程分 析错误的是
A.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表明玉熔点高且不易分解
B.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淘金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中过滤的方法
C.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燃烧放热,熔点很低,使蜡烛融化
D.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诗中的石烟是指石油燃烧产生的烟
B 【解析】 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真正的玉较长时间的灼烧不发生变化,表明玉熔点高且不易分解,正确;B、沙里淘金,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淘金是利用物质密度的差异将物质分离,不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中过滤的方法,错误;C、燃烧是放热反应。蜡烛燃烧放热,蜡烛熔点很低,蜡烛融化,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一去盖塑料瓶上打3个孔,在一根细铁丝上穿2张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条(其中一干、一湿)放入塑料瓶中,在塑料瓶外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火焰分别与高低两个孔持平,通入CO2。
(1)两张纸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故干纸条无明显变化,湿纸条变红;(2)低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质量符合下图变化规律的是
A. 产生氧气的质量 B. 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
C. 高锰酸钾的质量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解析】 A、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氧气,而且氧气会逐渐增多且不会无限增多,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发生变化,符合图中变化规律;C、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钾的质量越来越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D、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氧气的质量越来越大,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会越来越少,不符合图中变化规律;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MnO2 B. NaCl C. NaOH D. H2SO4
A 【解析】 试题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H2OO2↑+2H2↑
B. H2O+CO2═H2CO3
C. Zn+2HCl═ZnCl2+H2↑
D. BaCl2+2AgNO3═2AgCl↓+Ba(NO3)2
B 【解析】 A、2H2OO2↑+2H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H2O+CO2═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C、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D、BaCl2+2AgNO3═2AgCl↓+Ba(NO3)2,该反应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填空题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 mL稀硫酸,应选用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mL,加热过程中,_____。
10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水润湿5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解析】 (1)量取8 mL稀硫酸, 为了使测量的准确度最高,应选取略大于所需液体体积的量筒,因此选用10 mL的量筒。(2)胶头滴管使用后务必用清水冲洗干净,否则不同药品间用同一胶头滴管吸取时,会导致药品互相污染。(3) 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需要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起到润滑的作用。(4)加热试管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