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O、N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1)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2)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 ;
(3)可以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4)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6)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_____________;
(7)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 石墨做电泡电极一导电性 B. 焦炭冶炼金属一可燃性
C. 金刚石切割玻璃一硬度大 D. 碳素墨水笔写档案一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9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的药品为 。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 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铜片的红磷不燃烧,可得到燃烧所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A所示装置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可得到燃烧所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_______。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_____(填酸或碱)性。
(5)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A. 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 B. 大理石与稀硫酸
C. 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 D. 大理石块与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甲烷的化学式______。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铁离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甲烧杯_____乙烧杯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