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实验操作的原因: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

分析 (1)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低考虑;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防止爆炸;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有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解答 解:(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故答案为:外焰温度最高.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防发生爆炸.故答案为:防止发生爆炸.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②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CO2
③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气体是O2
④具有毒性的气体是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因此硒被广泛的用于静电复印机的为感光器(硒鼓),硒鼓的好坏决定了打印机质量.元素周期表“硒”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原子序数为34D.元素符号为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为了防止儿童患佝偻病,必须摄入富含钙元素的食物.
(2)“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蛋白质的变性”都属于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量,其目的是使氧气充足,燃料充分燃烧.
(4)在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
(5)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D(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防止钠与氧气和水反应变质.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高温加热,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O$\frac{\underline{\;\;△\;\;}}{\;}$2Cu2O+O2↑.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然颗粒是碳,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  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填序号),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乙(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用黄沙掩埋.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需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配制步骤有:①溶解 ②计算,需氢氧化钠g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称取氢氧化钠20g,量取水80mL(水的密度为1g/mL).其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填序号).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滴管及玻璃棒.
(2)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写化学式).
②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14.6%
(3)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不考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医用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1.8gg.
(2)由图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欲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于50g水,形成溶液的质量是9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A;(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日常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1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

(4)图2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②要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水(升温)(写出一种即可);
③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
pH8.88.611.610.311.1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A.CO2+H2O+2NaClO═Na2CO3+2HClOB.CO2+H2O+NaClO═NaHCO3+HClO
C.CH3COOH+NaCN═CH3COONa+HCND.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A、B、C、D、分别是过氧化氢溶液、碳、水、氧气中的一种物质,用圆圈表示这四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四种物质名称.
(2)写出A转化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C和D反应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