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锥形瓶内产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三除了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比较出白磷、红磷化学性质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散热  (2)产生大量白烟(答产生大量白烟、放热也可)  (3)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着火点不同,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4)履职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解析】(1)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搅拌的目的是使放出的热量散失;(2)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为红磷燃烧, 红磷燃烧的现象为放出大量白烟;(3)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倾倒待过滤液体时液体洒出落入烧杯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需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干燥装置是        (写装置编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

                                                  

(3)D装置在装药品之前需检查气密性。在不与其他装置连接时,请说明其检验方法及气密性良好的标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乙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多种化合物。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氧炔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构件。现在让我们一起对乙炔燃烧(氧炔焰)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还原性气体中混有水蒸汽时,则难以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乙炔燃烧的产物中除水外主要还有哪些物质?

【假设与猜想】猜想:①一定有______;②可能有一氧化碳。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两种物质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1)在氧炔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的大烧杯,观察现象。

(2)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足量的浓硫酸,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若氧化铜变红,说明有(填写化学式)____。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则猜想①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2):若氧化铜变红,则猜想②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2)时,若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此时氧化铜不变红,能否证明猜想②不成立?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俗称     ▲   、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    ▲   (选填“酸”、“碱”、“盐”),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探究]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白色粉末肯定不是   ▲   

2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

    ▲    

3

取少量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1)请完成表中空格。

(2)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写出一个即可)。实验步骤

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          (填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NaCl

中性

不反应

(3)提出猜想:

猜想I:只含有NaCl、Na2S04          猜想Il: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III:只含有                  猜想IV:含有NaCl、Na2S0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人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人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试管1:溶液变红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有     

一定没有     

、步骤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加药品后试管口还应放置一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甲烷,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若选用E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甲烷,甲烷应从     (填“b”或“c”,下同)端通入;若选用D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甲烷,瓶中先装满水,甲烷应从    (填左或右)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结合下图回答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a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若选用  装置制备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酸雨往往含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三种成分,但地区不同,成分也不同,要治理酸雨,先要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对当地的酸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若要确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填写下来。(已知硫酸银微溶于水)

限选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