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湿衣服晾晒干
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湿衣服晾晒干是物理变化,错误;
C、食物腐败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炸药爆炸,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stackrel{催化剂}{→}$水+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丙烯菊酯由三种元素组成,它属于有机物(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
(3)蚊香在使用过程中(如右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滴水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A(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4)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 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b(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 I、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Ca(OH)2+HNO3--Ca(OH)2+2HNO3=Ca(NO32+2H2O
(2)BaCl2+H2SO4--BaCl2+H2SO4=Ba2SO4↓+2HCl
(3)Na2CO3+HCl--Na2CO3+2HCl═2NaCl+H2O+CO2
(4)NaCl+Cu(OH)2--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5)FeCl3+NaOH--FeCl3+3NaOH=Fe(OH)3↓+3NaCl
(6)Ca(OH)2+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
(7)K2SO4+NaNO3--不能;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8)CaCl2+Na2CO3--CaCl2+Na2CO3=CaCO3↓+2NaCl
(9)NaCl+AgNO3--NaCl+AgNO3═NaNO3+AgCl↓
(10)Fe2O3+H2SO4--Fe2O3+3H2SO4═Fe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一些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质软(填“硬”、“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填“大”、“小”或“相等”).
(2)点燃的蜡烛火焰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当中约2秒取出,火柴梗的两侧最先炭化(如图1所示).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2所示),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液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将一根玻璃管放到燃着的蜡烛焰芯上,发现玻璃管另一头有白色烟雾逸出.
【提出假设】
①小明认为白色烟雾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假设(只要写一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①用一块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和冷凝的石蜡;
②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杯壁上出现白色物质;
③用燃着的火柴能将白色烟雾点燃(如图3所示).
从上面实验,你能得出白色烟雾可能含有石蜡固体小颗粒.
【继续探究】
(5)要想点燃玻璃管另一头的白色烟雾,关键是:①导管不宜太长;②导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火焰的中心部位.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①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②蜡烛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不锈钢就是永不生锈的钢
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油罐车的尾部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Cu;
(2)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一氧化塔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正确.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③原因三: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如果是原因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
如果是原因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5)从环保角度考虑,你认为该装置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装置C处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只气球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请用$\stackrel{-2}{O}$、$\stackrel{-1}{Cl}$、$\stackrel{0}{N}$、$\stackrel{+1}{H}$、$\stackrel{+1}{Na}$、$\stackrel{+2}{C}$、$\stackrel{+2}{Ca}$、$\stackrel{+2}{Cu}$等八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氮气分子2N2             ②两个氧离子O2-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导致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CO    ②一种蓝色溶液的溶质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