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分液漏斗的特点分析说明.
(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灭阶梯上蜡烛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5)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时,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或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
解答 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将长颈漏斗换成了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以定量控制液体的用量,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若A后接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当加水形成液封后,缓慢拉动活塞,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少量的二氧化碳可用B装置;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收满;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4)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E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若A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6)G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答案:
(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控制反应速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B; 用燃着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收满;
(3)紫色的溶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水→碳酸;
(4)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5)矮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灭火;
(6)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没有.
点评 此类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同学们要熟悉各种装置的特点、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于5mL | B. | 大于5mL | C. | 小于5mL | D. | 无法判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温度 | 催化剂 | 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 生成1升氧气所需时间/s |
实验Ⅰ | 400℃ | MnO2 | 1:1 | 153 |
实验Ⅱ | 400℃ | MnO2 | 2:1 | 240 |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① | 氯酸钾和氧化铜(质量比1:1) | 370 |
② | 氯酸钾和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河南省2017届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生成物之一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另一种是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写出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石墨 生石灰 酒精 | B. |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稀硫酸 | ||
C. | 氧气 干冰 大理石 | D. | 生铁 水 生石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