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Fe;DFe 2O3
(2)写出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E转化为A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 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可判断A为氧气,B为水,F为氢气,则①可以使较活泼金属如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于是C可为铁,水、氧气和金属铁共同作用生成铁锈氧化铁,于是D可以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碳或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氧气A,将以上推导代入题中表格合理即可.

解答 解: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可判断A为氧气,B为水,F为氢气,则①可以使较活泼金属如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于是C可为铁,水、氧气和金属铁共同作用生成铁锈氧化铁,于是D可以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碳或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可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氧气A,将以上推导代入题中表格合理.所以,
(1)C的化学式:Fe;D的化学式:Fe 2O3
(2)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此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3)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氧气,E转化为A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评 根据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满足条件的反应,得出符合试题意图的答案,本题开放度较大,分析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穷尽所有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AB(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①吃烧烤时远处都能闻到一股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烧烤时若碳不完全燃烧,容易引起CO中毒,其原因是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的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
②某游客旅游是自备“雪碧”汽水(配料主要是碳酸水、白砂糖),他打开瓶盖时发现有许多无色气泡,原因是:H2CO3═H2O+CO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③温泉水对人体有保健和美容作用.池中的水常采用“砂滤--活性炭--消毒剂”的
净化工艺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吸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原子序数为34D.元素符号为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化学兴趣小组对“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收集等体积CO2所需的时间及溶液温度变化(各盐酸浓度、大理石面积和重量都相同)
如下表:
温度/℃需要的时间/s温度的变化/℃
15145+1
20105+1
2573+3
3051+3
3530+4
(1)写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根据如表分析,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放热(填“吸热”或“放热”)现象.
(3)在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盐酸浓度(填写一种即可).
【实验讨论】
(4)实验结果不准确(填“准确”或“不准确”),原因是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热量放出,会影响温度的变化,使温度无法控制.
【评价语反思】
(5)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你认为实验中温度计的灵敏度不高(填“高”或“不高”),其原因是由图中数据可知,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温度变化越大,但是15℃~20℃(或25℃~30℃)却变化相同,说明温度计灵敏度不够.
(6)比较反应快慢除了可以看手机相同体积CO2所需的时间,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的多少.
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7)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设计实验验证:
【影响因素】碳酸钙的颗粒大小;
【实验方案】在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但颗粒大小不同的碳酸钙,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镁相关实验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甲同学反应后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酸性.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呈酸性;猜想Ⅱ:氯化镁溶液呈酸性.为验证猜想,甲同学需测定氯化镁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4)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试管中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
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镁可以与水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5)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2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中Ba的活动性最强,据此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除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电子层数有关.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0.2g.求:
(6)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为2.4g.
(7)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4g.(写出计算过程)
氧化镁与稀盐酸能反应,类似盐酸除铁锈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有关水的做法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浑浊的井水中加入明矾以使其变澄清
B.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是纯净物
C.通过沉淀的方法可将硬水变成软水
D.现代化学技术可在只有水的条件下生产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成分中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C.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强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在划线部位填空)
(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干燥的木条木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继续把木条靠近烧杯内壁烧杯内壁出现黑色物质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
(2)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他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没有改变.
②小强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水,重复上述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试推测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小强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溶剂的$\frac{1}{5}$,原因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水吸收或装置漏气等(答一条即可).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氮气约为$\frac{4}{5}$.我们能够得到以上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相关性质,其中两点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