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中属于离子的是Na+(填写离子符号).
(2)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7,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B和C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分析 (1)根据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计算解答;
(3)先判断B与C元素种类,再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可;

解答 解:
(1)A中的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B中质子数=11>电子数=10,故为阳离子,符号为:Na+;C中的质子数=电子数,故为原子.
(2)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
(3)有图可知:B与C分别为钠元素、硫元素,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从而钠元素显+1价,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硫元素显-2价,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故答案为:
(1)Na+
(2)7;得到;
(3)Na2S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等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根据如图一仪器或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一中的①③④⑥⑨(填标号)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3)实验室可将②⑦⑩连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生活中,人们在呼吸面具中利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作为氧气的来源,另还生成一种盐,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已知反应:2NH3+3CuO$\frac{\underline{\;\;△\;\;}}{\;}$ 3Cu+N2+3H2O; N2+3Mg $\frac{\underline{\;\;△\;\;}}{\;}$ Mg3N2;其中氮化镁(Mg3N2)易跟水反应.现实验室利用如图二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氮化镁,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装置D中实验室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写出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②若各组仪器只能用一次,则各仪器的接口顺序是:
g→e→f→c→d→a→b→h→i;
(5)化学活动周中,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
①竞赛I组和竞赛Ⅱ组查阅资料得知:NH3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NH3,分别设计了图l和图2实验装置.
竞赛I组操作如下: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竞赛Ⅱ组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后,其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②竞赛Ⅲ组也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后,设计了图3实验(见图3),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是D(填序号).
A.氢氧化钙         B.氯化钠        C.活性炭        D.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O2、SO2、CO2、CuO和KClO2五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B.都含有氧元素C.都是化合物D.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所包含的灭火原理是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时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Ⅰ.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Ⅱ中x的值为3.0.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50.0g1%0.1g9mL
50.0g2%0.1g16mL
50.0g4%0.1g31mL

本实验中,可用如图1所示测理O2的体积,应选择的装置是C(填序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快.
丙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电子天平读数差值大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你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灯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现象,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钢铁是人类生F和生产中非常重塑的材料,但全世界每年都有约占产量四分之一的钢铁生锈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常温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接触空气中的水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He、CuB.CH4、HClC.Si、CO2D.NaCl、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