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三套装置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2装取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溶液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图3和图2装置相比.从长颈漏斗改为         漏斗,其优点是               

(4)以上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化学反应,请写出一个你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它们的化学反应条件是                       

(5)将一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正立于烧杯中(装置见右图),敞口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而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1)(2分)CaCO3 +2HCl→CaCl2 +H2O+CO2↑   圆底烧瓶

(2)(1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3)(2分)分液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4)(2分)2H2O22 H2O + O2↑   都在常温下(都不需要加热)

(5)(1+2分)不断运动(分子扩散)   比空气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2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1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部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罝(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纳米级Cu2O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某

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开展

了系列研究.

Ⅰ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①     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以下化学反应:

4 NH3+5O2==4NO+6H2O        4 NH3+3O2==2N2+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设计右图的实验装置验证氮气在氧气中燃烧:将过量的氧气与氮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实验中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理由是________

【实验2】

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右图),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可以生成______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左右。

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下: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生成Cu2O、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4)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1.6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_____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5%,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氧化钙;④水和食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是一些重要化学实验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

A. 气体制备装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电解水实验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请写出实验室用A选项中的装置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B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C实验中玻璃管①中产生的气体是                 

(4)D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和该同学一起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发生装置,且需将该装置作怎样改动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装置,此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氧气口应是        (填“a”或“b”),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B.

食盐用作调味品

 

C.

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来制酱油

D.

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